刘备称帝之后配资炒股利息,白手起家的他逐渐建立了强大的蜀汉政权。为了奖赏功臣,他对大臣们进行了封赏。文官中,以智谋过人的诸葛亮最为显赫;而武将中,关羽无疑居于最高地位。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超、黄忠五位名将,被联合封为“五虎大将”,这些赫赫有名的英雄,正是蜀汉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。那么,如果要挑选一位最不称职的“五虎大将”,你会选谁呢?
我们或许可以从关羽的一番话中,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一、关羽评五虎大将
刘备称帝后,便派遣前部司马费诗前往荆州,向关羽授印。关羽接过印信后,疑问道:“汉中王封我何职?”费诗答道:“五虎大将之首。”关羽皱眉问道:“五虎大将是哪些人?”费诗回应:“关、张、赵、马、黄。”
展开剩余83%听到黄忠的名字,关羽脸色一沉,怒道:“翼德是我的弟弟;孟起(马超)世代名门;子龙(赵云)常年随我征战,亦是我的弟弟;他们的地位与我并列,尚可理解。但黄忠何人,敢与我同列?大丈夫,岂能与老卒为伍!”
从关羽的言辞中,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黄忠的不屑。初看之下,似乎黄忠在五虎大将中最为不称职,而关羽的主要不满,正是源于黄忠年事已高。关羽认为,年纪大了的黄忠,早已不是“猛将”,无法与自己这些英勇的年轻将领并列。除此之外,黄忠的年龄的确比关羽大,给人一种“老兵”的印象。
然而,这并非关羽对黄忠的唯一不满。实际上,关羽对黄忠的不屑,还来源于他自己那种高傲的心理。在长坂坡的长沙城外,白发苍苍的黄忠以其高超的武艺,令关羽一度陷入困境。这对高傲的关羽来说,无疑是一次羞辱,所以他才会质疑黄忠是否该列入“五虎大将”。
然而,作为五虎大将之一,关羽对其他几位英雄的评价,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。
二、张飞、赵云二人当之无愧
“五虎大将”这一名号,显然是根据立下的功勋来决定的。张飞自从桃园三结义以来,便一直追随刘备征战四方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费诗在给关羽传话时,还特别提到:“汉中王虽然有五虎将,但与将军有兄弟之情,视同一体。将军即是汉中王,汉中王即是将军,岂能与他人相比?”这话也同样适用于张飞。无论在战功上,还是在私下的兄弟情谊上,张飞都无疑是关羽的坚实后盾,二人更像是并肩作战的兄弟,而非简单的将军与部下。
因此,关羽称张飞为“翼德吾弟”,无疑是对张飞地位的肯定。他是五虎大将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员。
赵云,素有“常胜将军”之称,刘备对他非常倚重。自从赵云从卧牛山归附刘备以来,他屡次在战场上出生入死,保护刘备的安全,且功勋卓著。无论是穰山之战,长坂坡大战,还是汉水之战,赵云都屡立战功,屡屡以英勇事迹赢得世人的尊敬。关羽的评价:“子龙久随吾兄,即吾弟也”,不仅承认了赵云的英雄地位,也代表了关羽对赵云的充分认可。因此,赵云无疑是五虎大将中的佼佼者,完全当得起这一荣誉。
三、黄忠的战功足以被封为五虎大将
如果单凭年纪来评判一位将领的战功,无疑是片面的。黄忠便是一个最好的反例。尽管年事已高,但黄忠仍然保持着强悍的战力,堪称“老当益壮”的典范。关羽在长沙城下与黄忠激战时,面对这位年约六十的老将,关羽直言黄忠的武艺毫无破绽:“老将黄忠,名不虚传,斗一百合,全无破绽。”而且,黄忠在战斗中展现出的百步穿杨之技,甚至让关羽不得不改变战略来应对。
黄忠的战功,特别是在定军山的表现,足以与任何三国名将并列。他在战场上屡次力挽狂澜,最终斩杀了夏侯渊,取得了刘备和曹操之间争夺汉中的决定性胜利。夏侯渊的死令曹军震动,意味着刘备取得了重要的战略主动权。而这一战,黄忠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功勋,还展示了自己“宝刀不老”的威力。因此,黄忠被封为五虎大将,绝对是名至实归。
四、马超的战绩平平
马超,作为西凉的“神威天将军”,名声显赫,威风凛凛。其父马援世代为公侯,马超的威望一度遍布西凉地区。然而,尽管马超在刘备的阵营中被封为五虎大将,其实际战功却并不显著。在刘备的阵营中,马超的最大贡献,仅限于让刘璋投降成都城下,其他战斗中的表现则显得相对平平。
马超被委以重任守西平关,但此后几乎没有参与更多的大战。虽然其世代公侯的身份令刘备不得不重视,但相对于其他几位大将的辉煌战功,马超的贡献显得相对薄弱。因此,关羽对马超的评价“孟起世代名家”,实质上也是一种讽刺,因为马超的战绩,远不如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黄忠等人那么突出。
若将马超的世代名声作为封侯的标准,那么袁尚、袁谭等人,也许也有资格成为五虎大将。然而,马超的实际战绩并未达到与其他四位将领并列的程度,因此他被认为是五虎大将中最不称职的一位。
总结
五虎大将中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功勋与独特之处,然而,在这些英雄中配资炒股利息,马超似乎并未真正体现出与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黄忠等人的战功相当的成就。尽管马超有着高贵的背景和威名,但他并未通过显赫的战功,赢得与其他四位大将同等的地位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